“就你這個記憶,我看還是別考科舉了,我聽你讀了一個晚上,我都會背了”。
但曾國藩就是憑著這樣的記憶,成為了晚清著名的學者和哲人。
他曾說:“一句不通,不看下句;今日不通,明日再讀”。
“慢”看似“笨功夫”,實際上是把書讀得熟、記得牢、鉆得深。
真正的讀書,就應該學習古人的做法。不是走馬觀花,一目十行,而是要領悟精髓,在字里行間看盡山河風光,人間百態,世事冷暖。
人多的時候,能夠守住口,是修養;獨居時,不枉動雜念,是道德。
當時曾國藩剛入翰林院,春風得意,對著大儒夸夸其談。
由于得意忘形,曾國藩在說話間快人快語,無意中傷害了大儒。
但凡開口之前,先慢三秒,傾聽他人言語;說話時,慢三分,避免口出狂言。
“慢”做事
曾國藩一生帶兵打仗數百次,在太平天國運動中,也只有他的湘軍立于不敗之地。為什么曾國藩的軍隊所向披靡?
所謂“扎硬寨”,就是曾國藩的軍隊每到一處就必須挖出八尺高,三尺厚的壕溝,壕溝外還有三層陷阱防護。
但是曾國藩每到一處,都要求如此。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笨辦法,讓他在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打出了無堅不摧的氣勢。
有人說他不善奇謀,曾國藩也說自己不奢望什么奇謀,更不認為自己擅于帶兵。
▽
正所謂:大巧不工,重劍無鋒。